
当前位置:
门锁网>
门锁新闻>
行业热点>
详情
手机版最新留言:
使用手机微信“扫一扫”功能,扫描以下二维码,即可将本文分享到“朋友圈”中。
2025-03-11 编辑:xiuhong 来源:网络 浏览数:467
2015到2022年,中国智能锁快速崛起,是一场“速度胜于深度”的冒险。然而在“旧制度”中,许多企业依赖外部房地产红利驱动增长,并没有真正建立起强大的技术护城河,也未能通过品牌建设和市场细分巩固自身的竞争力。
如果事先缺乏准备,机遇也将毫无用处。——《旧制度与大革命》[法]托克维尔
2015到2022年,中国智能锁快速崛起,是一场“速度胜于深度”的冒险。然而在“旧制度”中,许多企业依赖外部房地产红利驱动增长,并没有真正建立起强大的技术护城河,也未能通过品牌建设和市场细分巩固自身的竞争力。
2023年,中国智能锁逐渐进入了洗牌程序,一些在风口中曾盲目扩张的锁企,正为昔日短视买单。与此同时,行业必然会从粗放式增长向精细化竞争过渡,或许只有敢于打破现状、建立技术壁垒,锁企才能平安地度过这场“大革命”。
一、往昔光辉岁月
2015年被视为中国智能锁行业的元年,这一年是智能锁从小众市场走向大众视野的重要起点,吸引越来越多家庭的关注。在这一过程中,一些耳熟能详的大品牌崭露头角,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,其贡献是显而易见的。
1.智能锁的超级大国
首先,中国智能锁行业在技术层面实现了从“跟随者”到“引领者”的跨越,这一成果离不开行业内众多头部品牌协同创新的努力。
早期,许多中国品牌在机械锁的基础上开发智能功能,主要以简单的指纹识别和密码开锁为主,技术水平较为初级,与国际巨头相比存在显著差距。然而,随着行业内企业携手加大研发投入,共同推动核心技术攻关,智能锁行业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,多项关键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。
过往10年,第一个重要里程碑发生在指纹识别技术,从最初的光学识别到半导体活体指纹识别,识别速度和安全性实现了质的飞跃。随后,生物识别技术逐步多样化,如3D人脸、指静脉、掌静脉等相继被引入智能锁中。与此同时,物联网技术成为新的驱动力,联网型智能锁开始普及,使其不再是单一的门控设备。近年来,随着多模态识别技术和单芯片设计的应用,使得智能锁在更小的体积内,就能实现多功能集成。
显然,这不是单个智能锁企业的成功,而是全行业团结协作、百花齐放、共建技术标准的结果。如今,中国智能锁品牌在技术、性价比、产品设计和应用场景适配性上全面领先,出货量达全球一半,让中国成为当之无愧的“智能锁超级大国”。
2.智能锁的护国战争
其次,中国智能锁行业俨然是聚焦细分领域的“民族行业”。在多数消费类电子行业中,进口产品依然是高端市场主流,例如高端手机iPhone仍是第一,高端家电则是西门子、索尼等,数码相机不仅高端市场被哈苏、莱卡占据,中端90%都是“日系三巨头”……显然,中国智能锁行业,并没有遇到这个问题。
实际上,中国智能锁行业也曾面对强大的国际对手,例如以高度智能化闻名的韩国三星、以高安全性著称的日本松下,更不必说横扫全球的美国Yale智能锁。但中国企业凭借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、供应链整合优势和本地化的市场洞察成功突围,以凯迪仕、德施曼、鹿客等为代表的民族品牌,通过在生物识别技术、智能家居生态适配等关键领域创新,在本土高、中、低端市场皆可谓完胜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中国智能锁的胜利不仅局限于国内市场,还在全球范围内崭露头角,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“登堂入室”。例如,绿米Aqara在北美不乏粉丝,卧安SwitchBot在日本家喻户晓,威洛克WeLock深耕欧洲多年,安克Eufy更是亚马逊平台的“中国之光”。中国智能锁凭借其高性价比、易用性和适应性,在海外也让国际巨头们为之侧目。
如今,制造领域许多行业还在呼喊“国产替代”,但智能锁行业早在数年前就做到了“国产超越”。中国智能锁取得的成就,既是行业的胜利,也是中国的胜利。
3.智能锁的时代意义
如今,中国智能锁早已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从最初的高端奢侈品演变为了大众消费品。得益于品牌商的竭力营销,以及房地产开发商积极引入,智能锁的角色不断进化,重新定义了家庭安全与便捷生活的标准。
截至2024年,中国智能锁的家庭渗透率已达28%,远高于2015年的不足5%。从一二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,智能锁市场的普及速度正在加快,尤其是在新房装修和旧房改造领域,安装率大幅提升。同时,电商平台与线下体验店的融合营销,让用户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显著提高。
智能锁的应用场景也早已超越家庭入户,广泛渗透至商业和公共领域。例如,酒店行业通过联网型智能锁实现了客房管理的智能化,办公场所的“无钥匙化”管理明显提升了效益,公寓也因为智能锁普及促进迭代。此外,学校、医院、银行等场所都在大规模应用智能锁,进一步推动了智能化设备的多场景普及。
值得关注的是,葵花大数据统计2024年中国智能锁的市场均价为907元人民币,相较于早期动辄数千元的单价大幅下降。尽管价格下降,但远程开锁、实时监控、多模识别等已成为标配,远远领先于美国的“Deadbolt”、欧洲的“Cylinder”、日本的“貼り付け型”,可以说中国智能锁是全球智能家居产业的重要样本。
二、旧制度的崩塌
然而在近两年,大好形势急转而下。随着市场竞争加剧,许多企业暴露出管理效率低下、研发能力不足的问题,于是价格战成为求生的唯一手段。
1.孤芳自赏的旧贵族
法国大革命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,是波旁王朝的“冗官”,没想到我们一些小小的锁企中也存在类似问题。
小编在去年的走访中,遇到一家锁企,堪称“放眼全是总”:有负责新媒体的“某总”,有负责传统媒体的“某总”,有负责短视频的“某总”,有负责海外短视频的“某总”,有负责营销物料的“某总”……收的纸质名片,把久久未装现金的钱包撑得鼓起来,正常来说这是一个品牌经理就足以管理的。今年开年后,再联系其中的一位“某总”,方才得知团队已经解散。
“群体累加在一起的只有愚蠢,而非智慧”,诚如勒庞《乌合之众》一书所言。当企业管理层严重冗员时,必然导致沟通内耗加剧、决策效率下降,“权责不清”导向僵局。这样的企业管理层,就像凡尔赛宫里孤芳自赏的旧贵族,精力都消耗在觥筹交错中,而非真正关注营销、技术和客户。
事实上,这个问题并非孤例,特别在AI时代已经到来的背景下,“冗官”拖慢决策的恶果更致命。当技术更新和市场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时,企业的决策链条却越长,内耗越多,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被更高效的竞争对手抢走。无疑,智能锁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和用户需求快速迭代的领域,企业需要更加扁平化的管理结构。
2.千篇一律的同质化
由于管理体系的落后,许多企业都陷入了研发能力匮乏的问题。表面上看,行业内充斥着琳琅满目的高功能产品,但实际上,许多企业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,只能在同质化竞争中通过低价策略争夺市场。
在各大电商平台上,我们不难发现一堆又一堆的“6合1”“8合1”“20合1”智能锁产品,功能堆叠成为了吸引消费者的主要手段。特别是在拼多多平台上,调研样本中78%智能锁售价低于500元,却有63%的产品具备“3D结构光人脸识别”以上高阶生物识别功能。如此低价的高功能配置,背后往往隐藏着粗制滥造,甚至安全隐患等问题。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不足,导致产品质量难以保障,让整个行业陷入了恶性竞争。
创新能力不足,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。许多企业为了短期利益,选择模仿抄袭、削减成本,而非投入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和用户需求的深度挖掘。结果,行业内产品同质化严重,真正具备技术壁垒和长远竞争力的企业屈指可数。
如果放任发展下去,行业将失去升级动力,最坏结果是错过AI时代智能家居升级的风口。依赖低价竞争的企业,也将面临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的窘境,消费者也难获得真正高质量的产品。显然,唯有重新审视“技术创新”,才能让行业摆脱低价竞争的困局。
3.毁天灭地的价格战
企业管理冗官,技术创新停滞,加之房地产下行的客观大环境,当前杀得昏天暗地的“价格战”实际上是锁企不得已的选择。
一方面,白牌代工迅速崛起,成为价格战的主力军。根据葵花大数据统计,2024年中国大陆智能锁出货量中,白牌代工产品首次超过品牌锁,以850万套出货量占比近52%。白牌代工以超低价格为卖点,通过模仿主流设计快速占领市场,但在核心技术、产品质量、售后服务上却乏善可陈,拉低了行业的整体形象。
另一方面,品牌锁企业也在这场价格战中被裹挟,甚至主动下探价格区间。一些原本定位中高端的品牌,为了应对白牌产品的冲击,开始推出低价型号,某个大牌甚至已布局200元以下的市场。虽然这种策略短期内能够维系市场份额,但却以牺牲品牌价值和研发投入为代价,让企业陷入“低价、低质”的恶性循环。
这样的价格战,后果无疑是严重的。长此以往,很可能让智能锁沦为低端制造的代名词,让消费者误认为“智能锁本就该这么便宜”。
三、行业的大革命
小编在学生时代,尤其喜欢托克维尔《旧制度与大革命》,对其中“革命往往在对苛政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”的论点印象深刻。出自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这一政治性观点,放在当下我们国家的智能锁行业中,分外适用。
1.旧王摇摆,新王当立
传统行业巨头往往依赖对传统线下渠道的把持,但在电商快速崛起的浪潮中,显得力不从心。由于对线上市场的反应较慢,难以匹配需求的快速变化,逐渐失去了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吸引力。
目前,以小米为代表的新兴品牌正在电商平台上迅速崛起,通过精准的用户定位和强大的线上运营能力抢占市场。2024年,小米凭借完善的产品线和高性价比策略,成功超越传统巨头,取得了品牌锁销量第一的佳绩。它在价格和性能上实现了多层次覆盖,满足了从入门级到高端用户的不同需求。
特别要强调的无疑是抖音直播,作为近年来崛起的超级流量入口,抖音直播正在改变消费者的购买习惯。用户通过短视频的直观演示和直播间的互动体验,更容易被种草并快速完成下单,这种全新的消费模式让许多品牌找到了新的增长点。
毫无疑问,这个时代已非“规模必胜”,而是“效率制胜”,企业能否快速响应市场需求,决定了其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至于传统巨头,如是真英雄,当不谈往事。
2.咬定青山不放松
即便是在价格战的当口,仍有品牌在坚持以创新和品质驱动发展,试图用技术和用户体验赢得市场,从而摆脱低价竞争的泥潭。
尤其值得肯定的,还是小米的表现。小米早期在智能手机市场曾因追求规模而成为“廉价”代名词,但在智能锁领域,小米显然吸取了当年的教训。通过更精细化的产品线布局和技术研发,小米打造了许多符合消费者真实需求的产品,如今在行业内,相信没有谁认为小米智能锁是“廉价”的。
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品牌是华为,在智能锁行业的布局起步虽晚,但凭借其在物联网和智能家居方面的深厚积累,迅速占领中高端市场。由于其产品需要兼容鸿蒙智家、海思平台,华为在供应链上设置了更高的门槛,这既保障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,也让其智能锁成为高端消费者的优选之一。
当然,一些传统大牌同样不甘示弱,正在自我焕新。例如,德施曼智能锁坚持以高端市场为目标,聚焦于安全性、便捷性和智能化的技术研发,同时在外观设计上注重美观与实用的结合。为了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,德施曼还邀请了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女明星代言,通过精准的品牌营销巩固地位,为行业注入了一股难得的清流。
3.行业洗牌大势所趋
价格战的本质是一场行业洗牌,它正在加速淘汰那些缺乏技术积累和品牌竞争力的企业。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,依靠低价生存的品牌将难以为继,而那些能够在价格战中坚持研发投入、提升产品质量的企业,才有可能在未来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。价格战看似是一场短期博弈,但实际上,它正在重新分配行业资源,改变市场格局。
可想象3年后,许多今天耳熟能详的品牌将会消失,一些新的品牌也将脱颖而出。为了在这场洗牌中生存,企业不仅要摆脱低价竞争的泥潭,还需要谋划海外布局,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。欧美和东南亚等地区,正成为中国智能锁企业的重要增量市场,这对企业的技术实力、品牌形象和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在这一过程中,供应链的跨行业整合将成为行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。例如,楼宇对讲行业在物体识别和通信技术方面的供应链能力,显然优于当前智能锁行业。只是楼宇对讲主要面向“B端”市场,与面向“C端”的智能锁行业缺乏深度协同,随着智能家居生态的逐渐融合,这些跨行业的资源整合或将为智能锁带来新的技术突破。
想了解这个项目,请联系我!
我想加盟,请将项目的资料发给我。
请问我所在地区有加盟商了吗?
想了解此项目的加盟流程,请联系我!
请问加盟此项目需投资多少钱?
版权与免责声明:
凡未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,如转稿涉及版权问题,请作者联系我们处理。我们对页面中展示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如内容信息对您产生影响,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
13520832007
今天已经有 352 人获取加盟资料
2024门锁网专访凯理五金王总
2024门锁网专访三彪名派智能锁黄总
2024门锁网专访洛克曼智能锁何总
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完善和普及,智能家居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,在消费升级背景下,智能门锁已然成为智能家居市场的一大风口。
为了探寻飞利浦智能锁的起步历程和未来规划,我们特地专访了飞利浦销售总监刘志丹先生,希望能够找到飞利浦成功的奥义所在,为行业的良性发展带来一些启示和灵感。
中居联杯·2024年度门锁及智能锁十大品牌获奖名单
2024门业及定制家居品牌峰会暨中居联杯·2023年度木门及门墙柜整装十大品牌表彰盛典圆满落幕
飞利浦智能锁采用半导体指纹传感器,识别灵敏度高,不仅能透过皮肤表皮层去采集更精细的指纹细节,还具备指纹认证修复功能。
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,家庭安防正在成为智能家居产品中日益崛起的一部分,其中涉及到的产品包括家用摄像机、智能门锁、智能猫眼、智能门铃、门磁传感器、红外报警器等等。据相关数据统计,家庭安防类设备在2...
CEEASIA亚洲三大专业消费电子展之一、一年一度的消费电子全产业链大会 —— CEEASIA亚洲消费电子展(北京)将于2022年6月25日-27日在中国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。10月25日,中新展...
让加盟更诚信 让选择更放心
立即咨询做有权威的品牌